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中國多地揭"職業背債人"產業鏈 有人"200萬買斷人生"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在信貸市場的灰色地帶,一群被稱為“職業背債人”的特殊群體正迅速擴張。他們在中介機構的精心包裝下,成為銀行貸款詐取計劃中的“完美工具”。近期,內地多地法院密集披露相關案例,顯示這條產業鏈已形成嚴密分工:有人專門在網絡發文“拉人頭”,有人負責偽造資料及操作流程,而所謂“白戶”則被推上最終背債的位置。部分專業團伙更已能套取銀行數億元資金。

3個月賺200萬代價是老賴


媒體《第一財經》8月17日報道披露,來自粵西鄉村的許明(化名)是其中一名職業背債人。他對記者直言,“3個月賺200萬(人民幣,下同),代價是成為老賴”。他自言初中畢業後進廠打工,收入有限,當看到網絡上招募“白戶”的廣告時,以為是改變命運的機會。“大不了就是坐不了高鐵、飛機。這有點像父母輩下崗的時候買斷工齡。我去做這個操作,200萬買斷人生。”



內地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,意圖令每間公司甚至每個人都有信用紀錄,若紀錄不佳,則會業務、生活都會遇到種種不便。(資料圖片)

所謂“白戶”,是指徵信記錄正常、沒有房產、車輛或資產的人群。由於未曾向銀行借貸,這些人往往擁有良好的信用紀錄,因此成為中介眼中的“優質背債材料”。


被“包裝”的身份

報道介紹,不少職業背債人原本只是失業工人或小微企業主。例如曾在工地打工的陶天(化名)表示,他因收入不穩定而被廣告吸引,對方聲稱只要配合購房流程即可獲得百萬酬勞。中介為他偽造收入證明、社保記錄,甚至辦理銀行卡與電話卡。“雖然知道可能違法,對征信不好,但還是抱著僥幸。”陶天回憶說。

另一名受訪者孫玉(化名)則因餐飲業失敗,急需資金周轉,最終決定“破罐子破摔”,替一家公司背500萬元債務,以換取200萬元報酬。


這些人被中介流水線式操作後,從失意者被“包裝”成有房、有收入、有公積金的“三有人員”。例如,許明和陶天被“設定”為工業公司財務經理,孫玉則被“塑造”為建設公司高管。

團伙化、標准化詐貸

據報道,職業背債案中往往涉及龐大的中介網絡。介紹人、渠道商、操作團隊分工明確,有人找房子、有人偽造工作紀錄,有人則專門對接銀行內部人員。

今年7月,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檢察院披露一宗案件,一對夫妻名義上是背債人,實際背後卻牽涉9人的“包裝貸”團伙。同年8月,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亦披露,翟某某等4名中介在為多人偽造身份後,成功套取超過千萬元貸款。浙江紹興市檢方則揭露過一個團伙,累計騙取銀行逾2億元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2 秒